满足员工主观期望使激励效果最大化


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,某一活动对于调动某人的积极性,激发其内部潜力的激励强度,取决于达成目标后对于 满足个人的需要的价值大小(效价)与其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判断能导致该结果的概率(期望值)。也就是说,激励的力量等于 效价乘以期望。如果这个东西对我有效价,但是却不可期望,那也是没有激励力量的。
如果领导对员工说,“你把这件事情做好,奖励你一辆汽车”,而这件事情是员工根本做不好的,那么就是不可 期望的,也就不会有任何激励的力量。
在一个西方国家,有一家私人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,策划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节目:要在全国征集从来没有碰过 飞机的人,给他一架飞机,让他把飞机开到天上去,然后再安全着陆。如果成功的话,奖金是100万英镑。
1〇〇万英镑对昔通老百姓来讲是多大的数目啊!多少人为此而奋斗终生!但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报名。为什么呢? 因为大家知道,从来没有碰过飞机的人不可能把飞机开到天上去。有人说先去祈祷,也有人说每个按钮按过去,每个操纵 杆扳过去,也许运气好就会扳到正确的操纵杆、按到正确的按钮,飞机真的飞上天了,但却不知道该怎样着陆。因此,最 终没有一个人来报名。这1〇〇万英镑固然有效价,但是它的期望值几乎为零,因此不能产生任何激励力量。
弗洛姆提出激励的力量等于效价乘以期望值,当然他所说的期望值是实现效价的可能程度。弗洛姆这种解释其实还不是很全面,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期望值还有更加深刻、更加实用可操作的含义,即期望就是实际结果与主观期望的比 值。激励的期望理论不仅可以用于员工激励,还可以用于子女教肓。
我一个朋友的女儿是“哈韩族”,特别喜欢看韩剧。她觉得韩国的歌最好听,韩国的男孩最可爱,韩国的风景最 美丽……父母并不希望女儿长大以后到韩国发展。这个朋友非常聪明,他根据期望理论作了一个实验,果然解决了女儿盲 目向往韩国的问題。
故事3
朋友家召开家庭会议,商量暑假的旅游计划。朋友说:今年暑假考虑出国旅游,到底去哪个国家好呢?他老婆故 意抢在女儿之前说要去德国,他们知道女儿绝对不喜欢去德国。果然,女儿马上说,德国有什么好?我才不想去呢!朋友 就问女儿哪里好,女儿说韩国好。朋友说,既然女儿喜欢韩国,那就去韩国旅游。
女儿很感动,觉得爸爸真好,这段时间特别勤快,特别努力,特别听爸爸的话,因为爸爸满足了她的期望。当 然,爸爸也要利用这段时间让女儿多看书、多做功课。
决定去韩国以后,女儿不断地搜集有关韩国的信息,越是接收韩国好的信息,她就越充满想象,觉得韩国简直是 天堂。终于到了出发的时间,女儿兴高釆烈地踏上了旅途。爸爸妈妈还给她10万韩元,让她到韩国爱怎么花就怎么花。她 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,觉得自己已经变成小富婆了。
在这么高的主观期望下,女儿到了韩国。她觉得那里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,韩国的人没有电视里那么漂亮,
釜山、济州岛的风景还不如昔陀山岛和青岛的好。
她感觉落差很大,说:“济州岛不好玩,我们还是逛街吧◊”妈妈非常聪明,她调查过,知道韩国的物价比北京 还要贵两倍以上。他们住的是公富式酒店,可以自己烧菜,于是,就带女儿去菜市场,让女儿想吃什么就买什么,不要舍 不得。结果女儿看到这个也想要,看到那个也想要,一结账发现10万韩元还不够,女儿感到极其意外。这时,女儿说出了 父母期望的话:“这个鬼地方,东西这么贵!”父母暗暗髙兴,他们的目的快要达到了,让女儿感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 距,让她看到韩国也有不好的地方,不能盲目崇拜。女儿从韩国回来后非常失望,觉得韩国风景没有那么好,物价又那么 高,地方还那么小,于是非常沮丧。
第二年暑假到了,他们一家人又召开家庭会议,决定暑假继续到国外旅游。妈妈抢先一步说要去韩国,她明知道 女儿不想去韩国,故意反其道而行之。这时,女儿说:“韩国有什么好,那个鬼地方,我再也不想去了。”父母心里高兴 极了,是女儿自己说不去的。
朋友这个经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如果能够把实际结果跟被激励对象的主观期望值做适当调整,可以让对方失望的时候受到打击,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,被激励对象的行为就会弱化,会表现得消极、被动,不愿意童复。
上一篇:符合员工的需要使激励效果最大化
下一篇:价值观激励:让员工与企业志同道合